上海安防監控公司:從肺炎疫情處理看各國不同應急管理發展現狀
- 發布時間:2020-02-13 15:53:22 作者:上海監控安裝公司
-
上海安防監控公司:從肺炎疫情處理看各國不同應急管理發展現狀
應急管理是應對于特重大事故災害的危險問題提出的。MarketsandMarkets最新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應急管理市場規模為1070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該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485億美元,預測期內(2019–2024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6.8%。
從應急管理事件本身來看,需要強大的流程和計劃來為應急事件做準備。除了技術支持,急救人員和有效合理的工具更是應急管理的關鍵所在,急救工具包括協助部門和團隊在緊急情況下提供早期援助或行動的所有技術設備。在過去的十年中,急救工具的規模正在逐漸增加。
應急安全管理有預防防護、監測預警、信息化與輔助決策、救援處置、綜合防災減災等部分。包含應急指揮、應急通信、信息感知和輔助決策科技,搶險救援關鍵裝備,高精度監測預警產品,風險防控與安全生產裝備,特種應急救援保障裝備,消防救援裝備,緊急醫學救援產品,智能無人應急救援裝備,突發環境事故應急處置專用設備,應急管理專業技術服務,社會化應急資源,其它綜合防災減災救災技術、裝備和服務等12個細分領域的應急信息化技術、救援裝備和綜合解決方案。
隨著2006年1月8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出臺,我國應急預案框架體系初步形成。在2003年以前,關于應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災害管理研究方面。在2003年抗擊“非典”的過程中暴露了我國政府管理存在的諸多弊病特別是應急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眾所周知,2003年“非典”事件推動了應急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發展。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檢驗了國家的應急管理能力,在這次抗擊疫情時,中國用上了不少高科技應急裝備。
1、 人工智能體溫檢測: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精準識別檢測區域內的旅客,與周圍環境切割開來。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成為各地應對疫情新措施。
2、超算支持疫苗研發:目前中國多個超算中心正在發力協助中國疾控中心研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科研人員正在利用超算進行靶點探尋、新藥篩選、先導物及試驗優化、藥理毒理等研究工作。此外,很多企業也相繼宣布免費開放算力,支持病毒基因測序、新藥研發、蛋白篩選等工作,幫助科研機構縮短研發周期。
3、大數據協助疫情管控: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進行精確翔實的數據歸集和分析。據介紹,各地利用大數據,可以分析疫情暴發后多少人流向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多少人流向內陸廣大農村,了解他們的分布態勢,從宏觀上預測多少人可能被感染,幫助政府決策物資投放和管控手段。同時還可以精確掌握散落在各地的隱性傳染者。例如基于大數據可以獲知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關閉前,有多少曾去過那里的人,通過跟蹤他們的信息,進而獲得精準防控能力。
4、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通信技術也在這場戰“疫”中發揮重要作用。近日,一款針對防疫特定場景設計的5G防疫智能機器人即將“登陸”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服務醫院防控工作。這款由上海移動聯合合作伙伴推出的智能機器人通過5G云端智能醫療機器人開展護理、消毒和清潔等工作,盡可能地減少人員交叉感染風險、提升病區隔離管控水平。
我們中國應急管理體系的建設起步相對較晚,尤其是針對綜合性災害的應急管理體系來說,更是如此。其他具有成熟、完善的應急管理體系的國家有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他們都已經建立起一套有針對性的應急管理體系和具體做法,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應急體制與機制。
美國是而今世界上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得比較完備的國家之一,不斷完善的體制、機制和法制建設使其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越來越強。美國的其他專業應急組織還有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在應急管理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已經擁有一支強有力的機動隊伍和運行高效的規程,在突發公共事件中有權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美國的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在經驗和教訓中不斷成熟,逐漸走向完善。9·11事件之后,美國對緊急狀態應對的相關法規又做了更加細致而周密的修訂,體系已經是一個相對全面的突發事件應急法制體系。
日本經常發生臺風、地震、海嘯、暴雨等各種災害,在長期與災難的對抗中,日本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綜合性防災減災對策機制。日本具有完善的應急管理法律體系,良好的應急教育和防災演練。日本已建成了由消防、警察、自衛隊和醫療機構組成的較為完善的災害救援體系。日本其他類型的人為事故災害也在不斷增加。如何完善應急管理機制,提高應急管理能力,迎接新形勢下的新的危機和挑戰,也成為日本未來應急管理工作的一項新任務。
澳大利亞的應急管理帶有自己的鮮明特色。其設立了一套三個層面、承擔不同職責的政府應急管理體系。
加拿大的應急管理是“以雪為令”。重視地方部門作用的應急管理體系。加拿大各級政府形成了一套針對雪災的高效和系統的應急對策。
從地理位置來看,由于北美地區用于發達的經濟體,北美有望成為領先地區。而得益于政府部門對應急管理事件的高度重視,以及相關政策的實施,預計亞太地區(APAC)在預測期內將成為全球應急管理市場中增長最快的地區。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和智能設備已被認為是最優先的急救工具。如智能網關可以連接第一響應者佩戴的傳感器(例如人體攝像機、心率監視器和定位信標),并將該數據反饋給命令中心,以便后期訪問。
視覺識別、5G應用、人工智能、無人機、智能傳感器、特種物流等技術在應急安全科技中被廣泛應用。中國的企業諸如華為、中電科、中船重工、平安、阿里、航天科技等均有應急安全科技領域的產品,霍尼韋爾、西門子、3M等國際企業的應急設備也與時俱進,從技術到裝備都升級發展迅速。人工智能、物聯網以及無人機技術將成為未來應急管理市場的主要技術,且通信基礎設施中的技術進步、社交媒體平臺的激增以及情境意識工具為日常和緊急操作帶來同等價值將為應急管理市場帶來新的市場機會。
- 上一篇 返回首頁 打印 返回上頁 下一篇